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_江苏红颜阁-唐人阁论坛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_51pc·mc品茶官网ios

  • 中国文明网首页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今天是:

把答卷写在人民心坎上——沙县区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

首页 来源: 2024-07-12

 

苏启任(中间)到村民家中开展“近邻恳谈” 

  新闻导读 

  风雨面前,他们无畏逆行,为百姓撑起一把把“安全伞”;致富路上,他们化身“招商员”“售货员”,整合资源、强村富民;面对群众急难愁盼,他们“跑断腿”“磨破嘴”,千方百计求解民生最优解…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——第一书记。 

  三年来,沙县区通过精准选派、岗前培训、暖心关爱等措施,确保选派干部选得优、下得去、融得进、干得好。全区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村党组织、推动强村富民、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,和群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共同书写沙县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 

  建强堡垒真抓实干促发展 

  烈日炎炎,夏茂镇俞邦村热度不减。不少游客趁着暑期带着孩子前来打卡,感受“沙县小吃第一村”的独特魅力。 

  说起俞邦村,苏启任滔滔不绝。2021年7月,在福建日报社工作的他,被安排到俞邦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初到这个“明星村”,村庄事务艰巨复杂、涉及方方面面,苏启任感受到不小的压力。 

  为了快速融入这里,他积极向镇村干部、村民代表求教,每天早八晚七,从村口到村尾,总能看到他的身影。“无论多难的事情,只要和群众站在一起,就没有做不成、办不到的?!币桓鲈虏坏?,苏启任就走遍了俞邦村的每家每户,掌握了村情民情。 

  乡村要振兴,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。“小吃是俞邦村的‘金字招牌’,俞邦要发展一定要围绕小吃做文章?!闭易挤较颍掌羧稳硇牡赝度氲焦ぷ髦?。 

  以村党组织牵头,村民入股的形式,成立“寻根追味”餐饮有限公司,引进优秀小吃业主入驻,提升小吃品尝体验;围绕“小吃+文旅”,盘活闲置资源,打造民宿、特产店、研学体验等新业态;积极争取驻村第一书记补助资金60万元,用于开发“小吃源乡,寻根追味”系列文创产品…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让俞邦村的村财收入从2021年的31.7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61.15万元,同比增长92.9%。 

  拉起“朋友圈”,结伴奔富路。苏启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积极配合镇党委,打破区域限制,深入推行“跨村联建”,以俞邦村为联建主村,联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和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,成立俞邦片区党委,推动周边文旅资源串点成线,打造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线路。推行“党委+村集体+企业+合作社”合作模式,整合辖区内农特产品,统一打造“寻味俞邦”系列品牌,拓宽销售渠道。同时,依托媒体工作优势,助力打造“小吃书记”抖音号,开展“好货出山门 书记来直播”助农直播。截至目前,短视频播放量超千万,开展助农直播100余场次,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万元,助力联建村村财增收超10万元。 

  强村富民 蹚出振兴新路子 

  切面、称重、封口......在夏茂镇长阜村香之源调味品厂的面干生产车间,各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,工人们正忙着赶制即将交付的订单。 

  “在镇里和刘书记的帮助下,我们成功对接了永辉超市、中石油加油站和一些网络销售平台,销售额比之前提高了近两成,年产量在2500吨到3000吨之间?!备涸鹑寺薹苤蚁苍玫胤窒碜挪返南矍榭觥?/font> 

  罗奋忠口中的刘书记,就是由福建日报社派驻至长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敢。 

  过去,长阜村主要以烟稻产业,闲置的村集体资产没有完全盘活利用,村财增收形式单一。驻村后,刘敢结合长阜资源禀赋,积极发展烟稻种植、茶果采摘、小吃食品加工、红旅研学培训的三产融合新业态。同时,积极探索村民企、村社利益联结机制,发展茶叶种植,推动省级龙头企业宏苑茶业与长阜村合作,共同经营45亩下坑茶园种植项目,以田租、分红的方式,带动村财年均增收5万元;发展水果种植,与当地合作社共同经营花柰、桔柚果园,投入浇灌设备、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完善,村财年均分红约7万元;发展面干产业,成立村社一体的“阜兴农业专业合作社”,与村企合作,通过以厂房、设备入股分红的方式,扩大生产规模,解决“家门口”就业岗位近60个,村财创收超18万元,企业年产值过千万,实现村民企三增收;发展光伏产业,向上争取资金实施村级光伏发电项目200余平方米,村财年可增收2.5万元。 

  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,为长阜村发展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2023年全村村财收入达52.5万元,较2021年增长36.9万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2.3万元增加到3.2万元。 

  乡村善治,和美乡村展新颜 

  一栋栋农家小院白墙黛瓦、错落有致;田间地头,小桥流水,稻浪翻涌、瓜果飘香……在高桥镇杉口村,目之所及,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。与这幅美景相匹配的,是村民日常生活中更频繁地讨论到一些新词:积分制、评星制、评理说事…… 

  市委政法委派驻干部涂剑宏自2021年7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,他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,团结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,聚焦创新机制,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的乡村善治之路。 

  驻村期间,涂剑宏积极探索“一党委三中心”工作机制,建立“1个党支部+5个村组网格+80名党员”的工作体系,广泛收集村情民意,采用“评理说事”“居民夜谈”等方式方法,及时发现、介入、处置问题隐患20余个,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0余件,做到“小事不出组、大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。 

  为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,涂剑宏带领村两委探索“评星+积分”乡村治理模式,修订完善《村规民约》,广泛开展评选党员示范户、星级文明户、最美庭院等活动,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,推动形成“积分激发动力、群众主动参与、共建美好家园”浓厚氛围。此外,他坚持以“宅基地改革+乡村建设”模式,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提升行动等重点工作,拆除猪栏、废旧仓库,修建休闲微乐园6处,打通了封闭20余年的村道200余米,让乡村善治可触可感。 

  两年多来,他积极发挥优势,累计争取资金1100余万元,完成25个惠民项目,完善基础设施短板弱项16个。 

  一张张“民生清单”兑现为一条条“幸福账单”,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带来的新变化。 

  倾心为民,“驻”进百姓心坎里 

  走进位于富口镇荷山村的智慧农家书屋,触摸屏电子阅读器、智能书柜、数量丰富的图书一应俱全。不远处的荷山幸福院,定期开展的“乐龄学堂”、老人电影专场等活动,成了不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 

  过去,荷山村由于留守老人多,业余文化生活匮乏,活动场所成为村民们的“刚需”。这些由驻村第一书记徐成专程打造的“惠民”工程,深受村民的欢迎。 

  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驻村工作实不实,老百姓说了算。”说到驻村工作,徐成如数家珍。驻村以来,他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,定期与群众聊家常、话发展,主动倾听老百姓的心声,及时记录村民意见建议,先后筹措资金200余万元,完成道路拼宽及边沟硬化共6.7公里,新增错车道15处,安装波形防护栏1400多米,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;争取25万项目资金,新增更换太阳能路灯85盏,解决村民们夜间出行不便问题。 

  民生实事抓在手,群众冷暖挂在心。他常态化走访孤寡老人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体,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,帮助申请救助慰问,同时积极牵线搭桥,为村民提供就业培训和岗位推荐,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,提高困难人群的生活保障水平。 

  “乡村要振兴,凝聚民心是基础,发展产业是根本?!毙斐墒钦饷此?,也是这样做。驻村以来,他充分利用荷山红色资源禀赋,探索推行“红色文旅+生态研学”产业发展新模式,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40万元,丰富沉浸式红色文旅体验,目前已接待183批次7000余人次,村财直接增收4万余元;抢抓“露营热”,采取“飞地抱团”模式,以50万元资金入股“自在山野拾趣营地”,该项目每年可获得约10%的分红收益,用于村内民生保障。 

  三年驻村路,一生驻村情。3年来,全区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共为民办实事290余项,走访帮扶低保、五保等困难群众800余人次,争取各类资金19855万元,脚踏实地、奋发有为、再建新功,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,挥墨勾画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。 

来源:东南网